-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规划中提到的产业包括战略性产业、新兴产业等其他产业,这是国家的一个方向,逐渐淡化所谓的互联网产业,所以各城市、各政府在深度理解国家意图之后,开始定向的抢人、抢钱、抢产业,从南到北的态势基本不变。
-
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企业融资行为已逐步恢复正常。记者近日从金融管理部门和多家银行了解到,11月房地产贷款投放在10月大幅回升基础上,继续保持环比同比双升态势,初步预计同比多增约2000亿元。另据Wind数据统计,11月房地产企业境内债券发行金额471亿元,环比增长84%。
-
房屋交易方面重点整治发布虚假房源信息;捂盘惜售,囤积房源;通过更改预售合同、变更购房人等方式,投机炒作未交付的商品房;为不符合交易条件的房屋提供经纪服务,或者对购房人隐瞒抵押、查封等限制房屋交易的信息;唆使、协助购房人伪造社保、纳税、婚姻、户籍等证明规避限购限贷等房地产调控政策。
-
如果说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源之于23号文出台,那么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成长则得益于多样红利的加持,政策的红利、人口(城镇化)的红利、土地的红利、金融的红利,在各种红利的综合作用之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向前飞奔,同时带动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
从金融管理部门的回应来看,恒大集团的问题是个案,其风险对金融行业的外溢性可控。
-
12月3日,大连市人民政府发布《大连市支持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稳定生产经营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措施》”)。其中提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可结合市场供需情况,在保持整体备案均价平稳前提下申请调整已申报的预售房源价格,并重新申报一房一价;12月5日,据获悉,奥园逾期理财产品最终版兑付方案,奥园在此前逾期理财产品兑付方案中再次明确兑付时间。方案称,奥园逾期理财产品将于2023年6月前全部完成兑付,抵楼兑付资产可在2年后回购;行情恢复到今年初水平,即可提前全部兑付。
-
今年地产行情如此不乐观,许多房企应对寒冬的第一步,就是“节流”。房企们似乎都做好了发展降速、优先处理眼前危机的打算,有的甚至暂时进入了熄火状态,为的就是全面减少支出。
-
建立一套实操机制,不被任何人随意修改和干扰,可能是解决一线痛点的出路。
-
在监管层频频发声释放积极信号之后,近期已有多个城市的房贷市场予以积极回应。《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发现,除了银行放款速度在加快,部分城市的房贷利率也有所下调。
-
12月6日,朗诗地产(106)发布公告称,2022年6月到期的2亿美元10.5厘绿色优先票据(“于2022年6月到期之票据”)、于2022年10月到期的2亿美元10.75厘绿色优先票据(“于2022年10到期之票据”)(统称“票据”)及日期为2021年10月20日之公告,内容有关本公司回购票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