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4月以来,全国热点城市集中供地制度大幕拉开。截至目前,第一阶段集中供地即将告一段落。全国22个重点城市中,已经有20个城市完成了第一批集中供地。从出让结果来看,“两集中”制度的成效如何?对稳定楼市预期有多大效果?
-
5月,房企进入到传统的债券融资“小月”,房企普遍在债券融资上呈现出票面利率下降,发债期限延长的特征。随着“房住不炒”政策的稳步推行及融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房企整体融资规模正超预期收缩。
-
近年来为顺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绿色债券兴起。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绿色债券指以绿色建筑为融资标的的债券融资,需遵守特定绿色金融框架下对融资目的、项目筛选、资金使用及报告的规定。
-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相关机构官网公布的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跨越“三道红线”情况,同踩“三道红线”(即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的开发企业将被纳入竞买资格限制名单。
-
6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此前一审草案提及减免税情形,但并未明确具体范围和要求。此次草案二审明确,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对居民住房需求保障、企业改制重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等情形可以规定减征或者免征印花税,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
在“限地价、竞自持、限房价”的政策引导下,多数城市实现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目标。从房企的角度看,资金实力强的企业获得更多拿地机会,行业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
近期,上市房企密集披露5月份销售业绩,不少头部房企销售额环比提升较明显。房企在降负债和拿地的双重压力下,加速推盘,积极回款。部分房企优化债务结构,用长期限借款替换短期限负债。
-
受“三道红线”融资新规及业务布局过于集中导致周转不畅等因素影响,今年房企整体融资规模萎缩,蓝光发展、华夏幸福等千亿元量级房企已经出现债务违约现象,大宗并购案时有发生,房地产行业整合加速。
-
记者从成都市住建局了解到,7日,成都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我市商品房建设用地竞买的主体资格审查办法(试行)》,同踩“三道红线”、严重失信房企将被限制在成都的土地竞买资格。该办法从即日起试行,试行期为一年。
-
所谓三条红线即: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房企的“现金短债比”小于1。在“三条红线”的监管压力下,房企纷纷采取多种方式加大降杠杆的力度,调控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