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更是广州从‘制造立市’向‘智造强市’转型、破解城市治理精细化难题、巩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地位的‘关键一招’。”
9月19日,在广州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吴萨表示,广州近年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场景纵深优势,走出了一条“场景驱动、垂直深耕”差异化路径,正全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广州样板”。
底气何在?要素、生态、场景
吴萨介绍,人工智能是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五个关键产业之一。今年初,广州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双牵头的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和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的关键产业办,高举高打、集中资源、全力攻坚。
既有高位推动,也有坚实基础。吴萨用三点总结广州的“底气”:核心要素齐、产业生态优、场景落地快。
一个兼具厚度和活力的产业生态已然营造——在广州,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市场主体超39万户,今年以来人工智能产业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近九成;全市30余个人工智能专业园区,近70支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和30多名战略科学家、5万多名行业人才,为产业腾飞筑牢了“软实力”和“硬支撑”。
一个撑起大模型的“黄金三角”越发坚实——聚焦算力,智算运行服务平台算力纳管调度资源池超1.2万P;聚焦数据,上线全省首个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已发布5300多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目录信息;聚焦算法,琶洲算法大赛已成为“以赛聚才、以赛促产”的标杆IP。目前,广州全市大模型备案达48款,覆盖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9大领域。
一条助推成果落地的场景“快车道”已经搭建——今年以来,36个“AI+医疗健康”揭榜挂帅项目、国企首批60个应用场景相继亮相,建设医疗、能源领域2个国家级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近日获批,全球首个交通行业大模型、国内首个教研大模型等“广州成果”正赋能千行百业。
“以场景开放为牵引、以行业大模型为杠杆,广州培育出一批爆款AI终端产品与新型智能服务,为智造业数字转型、服务业提质扩容、城市治理高质有效提供切实动能。”吴萨说。
发力方向?选赛道、筑空间、育企业、畅供需、投融资
在未来发展路线上,吴萨明确五大发力方向。
一是选准赛道,聚焦基础层、技术层与应用端,抢抓智能体机遇,布局多模态大模型和智能体;聚焦工业智造、现代服务、综合交通、医药健康、能源环保等重点应用领域,培育垂类模型和终端产品;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AI可穿戴产品、AI传感器四大终端产品实施全链条培育行动。
二是培土筑基,优化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支持琶洲核心区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高峰”;建设新型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展示为一体的人工智能生态价值园,形成产业“高原”。
三是企业培育,推出“算力券、数据券、模型券、场景券”四券联动机制减轻企业负担,支持首台(套)产品推广和爆款产品培育,计划五年内培育1-2家千亿级AI领军企业。
四是供需对接,年内集中发布100个“AI+”重点应用场景;举办“AI+行业”供需对接会,建设对接平台,为技术供给和场景应用企业提供“一键直达”服务入口。
五是基金保障,设立市级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围绕算法研发、智算基础设施、垂直场景应用、具身智能终端等领域精准投向,搭建“天使+VC+Pre-IPO”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链条,引导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此次发布会上,一批创新产品亮相、重大项目落地,成为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吴萨强调,广州正以开放的姿态、务实的举措打造产业发展的“沃土”与“高地”,诚挚邀请各方携手共探技术前沿、共抓产业机遇,书写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新篇章。